发布时间:2021-03-30 浏览:1014次 字号:大 中 小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国家规划理论的重要奠基者。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不足是其盲目性,因此社会主义需要有组织的方式。列宁首次提出国家规划的概念。
最早的国家层面规划的雏形出现在一战期间,主要服务于各个国家在战争期间迅速管理和配置非常稀缺的战略物资资源,比如德国当时成立了一系列战时机构,管理全国300多种原材料,统筹规划和管理全国的生产、消费需求。
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十六大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规划制度的诞生。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规划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席卷全球的计划化浪潮。美国于1934年成立了国家规划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国家面临物资和资源的紧缺,许多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探索性地引入中央计划体系,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法国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日本成立了经济企划厅,荷兰、挪威、比利时、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等国也纷纷效仿。此外,大部分非洲国家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以后都选择了发展规划制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划制度开始出现危机,中央用行政命令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没有积极性;此外,客观现实总是充满未知的,规划经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或不能适应发展趋势的情况,且不能及时调整。
20世纪70年代,非洲的发展规划总体上宣告失败,世界逐渐出现了去计划化的浪潮。随后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规划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滚动”年度计划的方式增强规划的灵活性。
1991年4月,已存在70年的苏联国家计委被撤销,宣告了五年规划制度在苏联的终结。
从世界各个国家的实践来看,世界银行总结的13个持续高增长的经济体中有12个实行过规划制度,这其中还包括中国台湾,台湾从1953年到1993年制定和实施了十个“四年规划”。唯一没有采用过规划制度的高增长经济体则是中国香港。